廣東發掘行業潛力,發動醫療器械創新
加入時間:2013-06-17 10:55:11 當前新聞點擊率:2984
普朗醫療器械網訊 廣東醫療器械市場行業堪憂,廣東醫療器械公司1600多家,中低端產品居多,企業規模偏小,年產值過10億元企業僅有一家。這種慘淡的境況,企業也有一方說辭,沒有市場,創新無動力;沒有創新,市場難拓展。
如何讓創新與市場實現良性互動?在實施“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中,廣東省科技、衛生部門發揮“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金融支持”作用,以培育市場為支點,以金融保障為杠桿,撬動國產醫療器械創新,探索 “強基層、保基本、創機制、群發展”的新路。
廣東眼睛向下,挖掘潛力,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培育國產醫療器械設備市場。這是情勢所迫,也是明智之舉。一方面,國產醫療設備若“一味強攻”,與洋品牌爭鋒,效果不一定好。另一方面,數量多、分布廣、實力弱的基層醫院醫療設備陳舊,配置率偏低,信息化程度弱,是醫療器械創新產品潛在的大客戶。
2011年底,廣東省選取廣州市荔灣區、深圳市寶安區、梅州市蕉嶺縣等10個試點縣區,按照“配置標準、適當超前”的原則,啟動“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
該工程的重點包括:應用一批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設備配置級別;應用遠程服務技術和體系,完善基層醫療機構服務體系;應用網絡技術、建立臨床應用培訓中心等,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技術水平。
服務中心主任李美婷介紹:“被列為示范工程試點之后,中心設備配置升級,人員培訓到位,服務能力、質量、水平都有提高。去年,前來健康檢測人數增加120%。今年一季度,增加80%。”
由于國產創新醫療器械、遠程醫療、疾病篩查和醫療服務等“前移”,推動了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創新。廣東基層醫療機構遠程服務系統不斷完善,設備配置成本降低50%。全省所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裝備齊全國產醫療器械,預計可節省投入20多億元;全省所有縣級醫院主要設備采用國產器械,可節省投入150余億元。
“政府部門可以幫助培育市場,推動企業創新,但決不能越位,不能大包大攬、強令攤派。”廣東省科技廳社會發展與基礎研究處處長陳為民說:“市場成熟之后,政府部門就該功成身退了。”
找準市場,還要能夠占領市場。國產醫療設備整體信譽度不高,是搶占市場的“攔路虎”。
全面推廣國產醫療器械設備過程中,物流、服務體系如何完善?誠信、監管體系如何健全?廣東對癥下藥,在“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中特別強調,加快實現“兩化”——服務標準化、創新集群化。
產品與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系統化不夠,是國產醫療器械創新推廣一大“軟肋”。廣東采取“遠程支持、采診分離、分層處理”戰略,以質量與服務的標準化為核心,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質量、效率與水平。
作為“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合作方之一,達安健康集團公司擁有符合國際要求的檢驗與病理技術標準、遍布全國的標本物流體系、自主開發的檢驗信息管理系統、社區健康在線網絡平臺。它通過整合自身資源,與各縣市基層醫院合作,共建“區域醫學服務中心”,為轄區內的其他醫療機構服務。
梅州市蕉嶺縣中醫院聯合蕉城鎮、新鋪鎮等8家鄉鎮衛生院,構成三級檢測體系。在達安健康集團幫助下,統一導入實驗室標準化、全面質量管理等服務內容,標本集中檢測,提高儀器使用率,保證檢測質量。這些鄉鎮衛生院也無需投入大型檢測儀器,平均每家節省投入40萬元左右。
“通過創新基層醫療服務系統,提升服務標準化水平,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醫療服務模式。”達安健康集團戰略發展總監林穎嘉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通過服務標準化,推動創新集群化。廣東制定產品推廣目錄,出臺激勵政策,從科研項目、政府采購、設備配置、稅收、價格和收費等方面傾斜支持,全程拉動醫療器械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應用,優化產業環境。同時,鼓勵企業、高校、醫院共建研發機構,逐步建立產學研一體化機制,利用創新醫療器械產業聯盟,重點突破醫學影像、生物醫學材料、醫用電子、植入式器械等方面核心關鍵技術,開發創新高水平“產品群”。
經過不斷努力,廣東醫療器械產業已經成為產品門類齊全、創新能力增強、市場需求旺盛的“朝陽產業”,行業年產值突破500億元,年均增長25%。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珠三角核心地區,形成多個醫療器械產業特色集群,擁有海內外上市醫療器械企業10家。
廣東省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周凌宏認為:“產品創新,不能單打獨斗,必須公平競爭,集群發展。”
醫療器械產品創新投入大、周期長、回收慢,資金不足成為多數中小型企業持續創新的最大難題。為此,廣東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疏通融資渠道,支持基層醫療機構和創新型醫療器械企業的發展。
廣東提出,引導政策性銀行,加大對自主創新的醫療器械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對自主創新的信貸支持;組織高科技醫療器械企業與銀行部門的銀技對接與銀企合作。
這種金融服務模式,包含多個層面:金融機構出資購買設備,或向設備廠家提供賣方信貸集中購買設備,醫院或醫院主管單位分期付款,向金融機構支付設備款;設備廠家先提供設備給醫院使用,醫院或醫院的主管單位分期付款,向廠家支付設備款;設備廠家與第三方運營管理機構合作,探索試劑耗材分攤等方式投放設備,組建區域性檢驗檢查中心等。
“與跨國巨頭相比,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勢單力薄,基層醫療機構財力有限。引入金融服務,可有效降低基層財政或購買設備單位的年度資金支出,加快配置創新醫療器械產品速度,將科技惠民落到實處。”廣東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說。
金融服務體系創新,企業技術創新提速。在示范點,配置的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整體性價比高、性能可靠、操作簡便,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同時,數字化彩色多普勒超聲設備、血液透析機、數字化X射線機等一批技術先進的國產醫療設備打入三甲大型綜合醫院。
金融服務模式創新,促進了金融機構、醫療機構、生產企業的深度合作,增強了可持續創新后勁。醫院通過“應用評價”,提出優化建議;企業通過“技術提升”,研發新產品,銀行通過“風險評估”,提供資金支持。
廣州市荔灣區衛生局副局長畢清說:“基層醫院醫療設備配置、服務體系、服務水平逐漸完善之后,將在百姓健康管理、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中發揮主體作用,為醫療改革創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