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我國醫療器械的自主研發 莫讓外資成霸頭
加入時間:2011-10-09 09:10:29 當前新聞點擊率:5103
據調查,我國高端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近八成由外資占據。外資的強勢發展勢頭使得我國的自主研發之路越走越窄,那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走出這困境,我們的路能否變得寬廣呢?
醫療器械市場:外資的饕餮大餐?
2009年新醫改方案公布實施以來,創造了巨大的醫療器械產品需求。4月14日,“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現場交流會在重慶召開。數據顯 示,2010年,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勢頭強勁,市場規模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1200億元,增長率高達23%。據預測,今后五年間,中國整個醫 療儀器與設備市場規模將翻一番。
目前,我國企業除了胃腸機、 超聲聚焦等少數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外,在高科技產品方面,中國醫療器械的總體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約為15年。醫療設備行業是技術高度密集、牽涉學 科很廣的綜合性產業,技術門檻很高,跨國醫療器械生產公司在高端醫療器械市場一直處于壟斷地位,包括心電圖機、CT、磁共振等高端醫療器械基本看不到國產 品牌,超聲波儀器等領域中跨國企業的壟斷份額甚至超過90%。其中,GE、西門子、飛利浦等幾大跨國巨頭基本瓜分了中國醫療設備的高端市場,GE和飛利浦 在華的醫療設備業務都出現兩位數的增長,而西門子稱,其目標是醫療影像設備在華銷售增幅高于市場預計的年增長率10%。
一向專注高端 醫療器械的跨國醫療企業開始關注中低端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紛紛布局中低端產品生產、銷售。2011年醫療器械博覽會上,GE、飛利浦、佳能、銳珂等紛紛 展示其針對縣、鄉、鎮等基層醫療機構而開發的新產品,乃至包括金融服務、醫療信息化服務在內的全套解決方案。相比之下,近年來,我國民族醫療器械產業發展 較快,在一些高端數字化醫療設備的研制上有所突破,但從總體水平上看,由于起步晚,企業小“散”亂,尚未形成標志性產品、核心競爭力、國際化品牌,與發達 國家還存在階段性的差距。“國內相關企業大都做低端組裝,無核心技術。”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戴建平教授日前在“2011年中美磁共振高峰論壇”上表示。我國 自主產業的發展面臨著一個嚴峻形勢:醫療器械市場有被國際巨頭“鯨吞”的危險!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原副會長鄭全錄表示,跨國企業強勢“跑馬圈地”,“其結果是價格居高不下,同時也加劇了百姓‘看病貴’的問題”。
本土企業:依靠自主創新打破壟斷
“十二五”期間,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將如何突破?專家分析,未來我國醫療器械發展將分為兩個層面:一方面是技術和產品研發,另一方面是產業平臺搭建和基地 建設。在新醫改的穩步推行下,加大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是目前的重點,行業“散、亂、差”的局面亟待改善,實現健康發展。
以磁共振設備研發為例。隨著核磁進入3.0T時代,未來高端核磁產品將會成為醫院采購的重點產品。以美時醫療技術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一批高端醫療器械研發生產企業,堅持自主創新,努力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磁共振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
核磁共振儀成像信噪比指標提高100%—200%,對醫院的性價比大幅提高……設立于中國醫藥城的美時醫療技術公司憑借自主研制的高溫超導磁共振線圈技 術,實現了核磁共振醫療設備的技術革新,實現低成本高質量。國際磁共振醫學成像學會前主席、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放射科主任 WilliamBradley先生對高溫超導線圈技術水準給予了高度評價:“美時醫療的創新技術——超導射頻線圈的出現將會對磁共振帶來革命性的影響,使 得人們改變對低場永磁磁共振的看法。高溫超導線圈圖像信噪比增強2—5倍。”
中國13億人口,僅擁有核磁共振設備2300臺,核磁共 振的價格,對于我國2萬余家縣級醫院而言難以承受。美時醫療領先全球的高溫超導線圈技術,采用“換鏡頭”的方法,做到了在不增加場強的條件下取得成像質量 的大幅度的提高,可有效降低磁共振診斷的費用。目前,美時醫療在中國醫藥城設立了一期的研發和生產基地,年產能達180臺,其建成標志著中國大型醫療設備 ——磁共振成像系統的研發和生產走向標準化、規?;?。據悉目前美時醫療已著手建設其二期的研發和生產基地。
對此,戴建平教授認為,“新技術的產生將進一步推動磁共振市場的發展,美時醫療擁有自主核心技術——高溫超導線圈的磁共振機器物美價廉,性價比高,關注二級醫院市場,非常適合這個趨勢。”
未來,隨著國家醫改投入的不斷增大,二、三線的縣城、鄉鎮的基層醫療機構將是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重中之重。4月14日,科技部和衛生部在重慶聯合組織召 開了“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現場交流會,進一步推進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示范應用工程的實施。一些地方政府也在推行國產醫療器械送基層活 動,并惠及醫療器械產品生產企業和患者。
美時醫療總裁馬啟元教授呼吁,國家應當利用醫改之機,積極扶持相關企業加強高端醫療器械領域 的研發和投資,并引導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而且鼓勵醫療機構優先采購國產高端醫療設備。同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抓住新醫 改政策扶持的契機,盡快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打破跨國醫療器械企業高端產品壟斷、迎接其進軍中低端產品挑戰的基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