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成本上漲誰應該為此買單?
加入時間:2011-10-13 08:41:45 當前新聞點擊率:4455
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在12日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盡管上半年公立醫院費用控制取得一定實效,但物價上漲導致運行成本增加、醫療技術服務價格調整等影響因素依然可能使下半年醫療費用存在上漲可能。
CPI高企,基本上所有行業都不能幸免。在醫療領域,無論是原材料價格還是勞動力成本,必然會水漲船高。要想避免醫療系統運行成本上漲轉嫁到患者身上,最可取的辦法是增加財政投入,理由有四點:一是,財政為醫療成本上漲買單,可規避醫療成本上漲影響新醫改大計。這輪醫改的目的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如果看病貴這個問題繼續存在,醫改的效果無疑就打了折扣。二是,財政投入長期不足造成了看病貴,理應還賬。有學者2008年曾披露,從上世紀90年代下半期到現在,政府財政投入在全部醫療支出中所占比重僅為15%—18%,占GDP不到1%。而發達國家對公共醫療財政投入則占GDP近8%。雖然新醫改3年要投入8500億元,但遠遠達不到GDP的8%。三是,財政“豐收”具備了增加醫療投入的條件。財政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國財政收入74286.29億元,同比增長30.9%。由此測算,今年財政收入將突破10萬億元。如果說之前財政對醫療投入不足是因為差錢,現在不能再拿缺錢當借口了。四是,改善民生首先是改善醫療價格。人的健康權、生命權是最基本的權利,如果給改善民生搞一個排行榜的話,醫療無疑比住房、教育等民生大事更為重要,當排首位。那么,在分配公共財政資金時,理應優先向醫療領域傾斜。
在增加財政投入的同時,加快醫改步伐也是化解醫療成本上漲的良方之一。因為醫改的作用之一就在于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去除醫療成本中的不合理成本,如腐敗成本、管理成本等。看病貴,一方面在于公共醫療資源整體上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醫療資源不均衡,還存在不少醫療資源被浪費的現象。
據報道,按可比價格計算,公立醫院門診和住院費用在持續4年每年上漲5%之后,上半年門診費用上漲0.3%,住院費用下降0.1%。表明公立醫院改革有所突破,醫改取得初步成效。但我們要意識到,如果稍不留神,這點成果很有可能被CPI高企帶來的醫療價格上漲沖走。
本文由胃腸機生產廠家普朗醫療網編發表,轉載請保留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