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全民基本醫保建設已進入攻堅階段
加入時間:2011-10-13 09:06:27 當前新聞點擊率:4547
12日,國務院醫改辦發布的消息顯示,我國全民基本醫保制度建設逐年加快,已織起了世界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安全網。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世界銀行衛生經濟學專家張碩,就基本醫保的成就及熱點問題做了解讀,認為我國全民基本醫保建設已進入攻堅階段。 仍有少數人沒有參保 鄭功成認為,我國是在漸進改革的背景下推進全民醫保制度建設的,短短幾年內用三大醫療保障制度覆蓋了90%以上的城鄉居民,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鄭功成指出,由于城鄉二元分割、傳統戶籍制度及大規模人口流動等現實因素的制約,加之醫療保障制度的城鄉分割與經辦分割,致使少數人群仍然沒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障,這是我國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的一個突出問題。他認為,現階段確實到了鞏固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和加大對重點人群參保問題解決力度的時候,這是我國全民醫保制度建設的攻堅戰,因為它牽涉的不只是醫療保障制度自身,還涉及到體制、機制等問題。 現實中,部分重大疾病往往給絕大部分家庭帶來災害性的后果。目前我國逐步將兒童“兩病”(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白內障等納入醫療救助范疇,可由新農合先報銷一部分如70%,再由救助金報銷一部分如20%,尿毒癥、宮頸癌等病種也有望納入救助范疇。有些地方,如江西已先行將兒童“兩病”、白內障、尿毒癥納入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范疇,對特定人群實行全免費醫療救助,并納入常規化運作的渠道,同時逐步擴展到全部人群。張碩認為,最災害性的那部分疾病,像癌癥、腎透析等疾病的治療,應該列入公共產品,由公共保險承擔。 實際報銷比例有待提高 醫保的作用是降低百姓看病負擔,這幾年基本醫保的籌資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目前很多人仍然感覺到看病負擔并不輕。 張碩指出,從衛生經濟學角度來看,中國過去幾年衛生總費用結構發生很大改變,衛生總費用有3個來源:政府、社會籌資如醫療保險、及個人自付。這3個部分所占比例能反映一個國家在醫療衛生服務領域籌資方面的公平性和老百姓的負擔。從數據上來看,我國的個人自付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10年前,政府投入大約是15%—16%,社會籌資大約占20%,老百姓個人自付部分大約占60%。2010年政府投入約占28%—29%,社會籌資約占35%,個人自付比例約為35%。從原來的60%降到35%,這說明老百姓看病負擔呈現下降的趨勢。 張碩說:“然而,如果看病質量和醫療費用總量沒有改變,雖然醫保可以報銷一部分錢,比如以前要付全額的400元錢,醫保報銷了40%只用自付60%,但是如果看同樣一個病費用由400元上漲到800元,百姓自付的絕對數還是較高。因此,我覺得下一步的核心是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控制總費用,使醫保增加的投入真正讓老百姓負擔減輕。” “政府對城鄉居民的參保補貼已經從最初的人均20元提升到200元,而城鄉居民的報銷比例也從最初的20%上升到50%多,提升幅度不可謂不大。但實際報銷水平確實仍然偏低,保障范圍也還有擴張空間,加之醫療過程中的重復檢驗、大處方等現象的存在,廣大城鄉居民與部分退休人員依然感到疾病醫療負擔沉重。” 須解決“碎片化”問題 當前的基本醫保制度是按人群建立,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農合、醫療救助分屬3個部門來管理,各地統籌層次較低,導致基本醫保制度的“碎片化”。此外,我國流動人口已超過2個億,異地醫保接續問題困擾著這些流動人口。 醫改實施以來,各地積極推進了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的市級統籌,也提高了新農合統籌層次。天津、重慶、寧夏等省份和成都、杭州、廈門等許多城市都實現了城鄉統籌。同時,努力做好各項基本醫保制度政策和管理的銜接,避免重復參保。 鄭功成分析,城鄉分割、群體分割、管理與經辦分割是我國醫保制度“碎片化”的基本表現。因此,下一步醫改的重要目標就是整合制度安排,優化管理與經辦機制。盡快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新農合并軌為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條件成熟后再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并軌為一元化的全民醫療保險。同時,提高基本醫保的統籌層次,基本實現省級統籌,這既是提高醫保公平性的需要,更是完善醫保關系轉移接續機制的重要條件。此外,還必須加快統一經辦機構、理順監管體制的步伐,加快醫保信息化建設,努力提高醫保水平與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并促進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穩步提高。在未實現一元化全民醫療保險制度前,還需要探索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間醫保關系轉移接續辦法,以適應人口流動和勞動者職業身份的轉換。 文章來源---小兒呼吸機廠家普朗醫療!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