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市場發展新方向,手術機器人
加入時間:2012-02-23 09:39:11 當前新聞點擊率:5179
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器人已經不再是夢想。目前機器人不僅用于工業領域,現在正試圖往醫療器械領域發展,這項研究如果取得成功將不斷為人類造福,也省去了傳統醫療器械需要人力來操作。如大名鼎鼎的手術機器人(SurgicalRobot)的問世不過短短10年,但同樣取得重大進展。
機器人進軍醫療保健領域
實際上,手術機器人是一組器械的組合裝置。它通常由一個內窺鏡(探頭)、刀剪等手術器械、微型攝像頭和操縱桿等器件組裝而成。據國外廠商介紹,目前使用中的手術機器人的工作原理是通過無線操作進行的外科手術,即醫生坐在電腦顯示屏前,通過顯示屏和內窺鏡仔細觀察病人體內的病灶情況,然后通過機器人手中的手術刀將病灶精確切除(或修復)。
這種被國外科學家命名為MIS的系統是設計一切手術機器人的基礎。以目前各國醫院使用中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為例,只要在病人皮膚表面開一個極小的口子,將探頭塞進體內,即可觀察到病人病灶所在位置,然后再用機器人手中的手術刀將其切除。
此外,手術機器人還可做器官修補、血管吻合或骨磨削等需要十分精細的手術。近年來,手術機器人被用于做包括基因移植、神經手術和遠程手術等在內的各種重要手術,從而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存活率。
由于手術機器人的用途逐漸廣泛,它在世界各國的銷售數量越來越大。據國外報道,截至去年年底,美國的手術機器人保有量位居全球第一(約300多臺),其次為英國(約80~90臺),韓國居第三(37臺)。
迄今為止,包括中國在內有40多個國家擁有各種手術機器人。它們均為美國IntuitiveSurgical公司生產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或歐洲新開發的手術機器人,目前以前者居多。據介紹,歐洲廠商在5年前已獨立研制成手術機器人,即ComputerMotion公司生產的宙斯手術機器人和AESOP手術機器人,其工作原理類似于美國公司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令人振奮的是,我國第三軍醫大學的科研人員在不久前也已研制成一臺專門用于脊柱微創手術的新型機器人系統,它可代替醫生在放射條件下工作。既能提高手術的精確性,又能降低手術風險。同時還可減少射線對醫生的傷害。而早在幾年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科研人員與海軍總醫院合作,開發出一套可用于遠程顱腦手術的新型機器人CRAS-BH1。據介紹,該系統已成功用于全國數百例腦部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