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醫療動態
>
中國骨科醫療器械仍依靠海外,國內需加強自主創新
中國骨科醫療器械仍依靠海外,國內需加強自主創新
加入時間:2012-04-24 10:47:03 當前新聞點擊率:5299
我國的人口基數大,使得老齡化趨勢逐漸明顯,而骨科疾病是老齡人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但是我國國內骨科醫療設備的研發生產卻不盡如人意,國內醫療器械公司需加強自主創新。通過骨科手術治療可以有效改善很多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同時,我國每年由于運動、交通事故造成的骨創傷病人也在不斷增加,治療所需的骨科內固定系統等器械需求與日俱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每年骨科疾病患者需要手術治療者近2000萬人。
骨科手術治療主要集中于骨折固定、關節置換和骨科矯形等,這類手術基本都需 要相應的骨科醫療器械進行操作,因此骨科器械對于骨科治療非常重要。資料顯示, 2010年我國骨科進口器械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67%,國產器械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33% 。國外產品在國內市場占主導地位。
骨科器械主要分為創傷、脊柱和關節三大細分市場。統計顯示,目前,中國三大 細分市場占比分別為43%、22%和35%。美國三大細分市場占比分別為30%、30%和40%。 國內企業主要介入創傷和脊柱領域,由于技術和制造工藝要求較高,對關節市場涉及 較少。
社會需求與市場結構的巨大反差,讓臨床一線的骨科大夫也不得不心生慨嘆。在 大醫院,患者需要做骨科內固定手術時,骨科醫生首先想到和使用的品牌:強生、樞 法模、史賽克、通用、辛迪思、蛇牌……無一不是“洋品牌”。一位臨床醫學專家在 2009年上海國際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論壇上就曾感慨地說:“國內大醫院里做個常規骨 科手術,大小器材多是洋貨,本土醫療產品僅為輸液皮管、注射器等一次性耗材,這 多少有點悲哀!”。
外資產品對中國器械市場壟斷的危害不僅僅是加重了百姓的看病負擔,從經濟學 角度看,進口產品價格昂貴,造成我國資金的外流。另一方面,國外器械不一定適應 中國人的生理結構。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人民醫院創傷科主任姜保國教授介紹, 目前臨床應用的國外骨科醫療器械大多是按照歐美人種設計的,臨床應用中存在解剖 形態與國人骨骼不匹配、手術操作難度加大、手術時間延長,增加了醫生和患者的風 險;但由于目前國內尚無高質量的骨科器械產品,只能被動選擇不能與病人完全合適 的器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臨床治療的效果。
“為什么外國的醫療器械賣那么貴,患者砸鍋賣鐵還會去選擇?”全國人大常委 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院士指出,因為醫療器械有特殊性,老百姓愿 意買最好的,因此,產品質量一定要過硬。同時,建立新型的產業聯盟很重要,產業 聯盟必須要有創新,要有研究機構、大學等共同參與。
專家建議,加強政府的支持與扶持,如設立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制定政策,鼓勵 其他相關產業進入;對自主研發的產品用于臨床給予政策傾斜;加強多學科合作,加 強醫院、醫療設備生產商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鼓勵臨床醫生直接參與產品研發,使 產品符合國人特征和病癥特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確保自主品牌不受損害;打造醫 學裝備、耗材研發生產的“航空母艦”,增強與跨國企業的抗衡能力。
文章來源--普朗醫療器械網網編發表,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