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我國醫療改革問題
加入時間:2011-10-27 10:28:46 當前新聞點擊率:4447
醫療器械廠家,普朗醫療剖析醫療改革問題:
醫療改革是世界性難題,目前全世界尚沒有一種理想的模式。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醫療衛生系統一直沒有停止改革的腳步。2009年提出的新醫改,概括起來就兩方面目的:
一是讓更多百姓能看上病,
二是讓百姓看上病后少花錢。
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破除“以藥養醫”的中國式求解,在中國兩個省份開出了絢麗之花。
一個是陜西子長縣推行的“不許醫院賺錢”、使其完全回歸公益的“子長模式”;另一個是由安徽醫改辦推進的包括財政補償、績效考核、藥品統一招標采購配送等一系列相關制度綜合而成的“安徽模式”。
“子長模式”:政府主導,創建“平價醫院”
陜西子長,這個昔日以謝子長將軍、瓦窯堡會議而著稱的紅色根據地,因2008年6月1日啟動的由政府主導的公立醫院改革,即確保醫院公益性質,創建“平價醫院”這一“成功醫改”而再次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而“子長醫改”的實質就是:政府主導,強化投入,力推醫院回歸公益。
政府保障有力
通過調研發現,群眾看病貴主要是藥價虛高、檢查費用高等方面,而醫院“以藥養醫”體制和政府投入缺位是其主要根源。“基于此,我們著力強化政府責任,加大財政投入,減輕醫院經營負擔。”薛海濤表示。
政府投入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全縣公立醫院由差額單位改為全額預算單位,把過去財政對縣醫院只核發70%的工資改為100%核發;醫務人員津貼補助和人才培養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公立醫院的歷史債務由縣財政統一打包,逐年清還;醫院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更新由縣財政負擔;取消15%的藥品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因此減收由財政補貼,同時CT、彩超等大型檢查費用也下調15%。
自縣里啟動醫改以來,不含設備購置、基建支出和津補貼,年均用于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財政經常性投入達766萬元。
針對藥價虛高這一“頑疾”,子長縣委、縣政府也采取措施予以整治:實行藥品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制度,減少流通環節,以大額團購換取藥品低價格,實現全縣城鄉公立醫療機構所有藥品同質同價,藥品總體價格較省掛網價降低了23.3%,全縣公立醫院藥品價格下降了40%左右。僅此一項,每年就可減輕群眾負擔800萬元。
制度激發活力
工資有保障了、灰色收入少了……改革中,子長縣醫院醫務人員曾一度出現工作消極、態度冷淡,甚至是推諉病人、外流處方的現象。
“醫務人員是否配合支持,事關醫改成敗。”在政府全額投入和轉變藥品購銷體制,使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的同時,子長縣還著力加強醫院內部管理。
首先是推行以全員聘用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對醫院院長公開招聘,對專業技術人員實行競爭上崗、合同聘用、崗位管理。同時推行以績效工資為核心的分配制度改革:將財政撥付的檔案工資和津補貼作為基礎工資,分為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兩部分,崗位工資按考勤發放,績效工資按績效評估發放。同時把醫院經營利潤的30%和財政補貼收益作為效益工資,按考核發放,使醫務人員可變動工資占到工資總量的一半以上。縣醫院同科室醫務人員的績效工資相差5700多元。
新的人事制度和考核制度調動、激勵了醫務人員的積極性,與改革前相比,醫務人員的收入增加了48%。今年上半年,縣醫院總診療人次同比增長21%,門診人次上升109%。
措施提升能力
醫改是一個系統工程,僅僅改善某一方面很難讓醫改取得成功。對此,子長縣委、縣政府有著清醒的認識。在攻克公立醫院這個改革難點的同時,子長縣還從健全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等方面采取措施全面跟進。
據了解,子長縣建成甲級鄉鎮衛生院6個、乙級9個,建成規范化村衛生室300個。同時實行縣鄉村一體化管理,提升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服務能力。
子長縣還把公立醫院改革與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醫療救助等制度相銜接,發揮醫療保障政策的綜合效益,擴大醫保覆蓋面,提高補償標準,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同時還實施補充醫療救助制度,縣財政每年列支500萬元,對患者經醫保報銷、民政救助后仍難以負擔的醫療費用給予補助。目標是:逐步實現90%的患者在縣內就醫,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安徽模式”:“藥品零差率”,讓基層醫療回歸公益性
從“家庭聯產承包”到“農村費稅改革”,再到如今的“基層醫療綜合改革”,安徽始終是農村基層改革的探索者。
采取“藥品零差率”銷售,給藥價瘦了身;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財政補貼,改變了以往“以藥養醫”的狀況;把職工考核結果與個人收入直接掛鉤,讓基層醫療機構靠服務贏得患者。這些措施使基層醫療機構回歸了公益性,代表著醫療機構改革的方向。
2009年11月以來,安徽正在推進以“藥品零差率”銷售為核心的基層醫療機構體制機制的深層次改革。醫生給患者開藥時,只能從國家確定的307種基本藥物和各省補充藥品中選擇藥品,中標價格是多少就賣多少。
據了解,從去年9月1日起,安徽全省17個市、108個縣(市、區)政府辦的1263個建制鄉鎮衛生院、60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0750個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全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在這些基層醫療機構,藥品實現零差率銷售。
基本藥物零差率使得在‘以藥補醫’體制下的一些弊病得以消除。以前基層醫療機構偏離應有的功能定位,不顧條件限制,超范圍執業、超能力接診、超范圍創收;醫改后基層醫療機構被賦予新的功能定位,重點做好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基層醫療機構走上了回歸公益之路。
集中招標,藥品的質量、供應都有保障,而且集中采購的價格,比分開采購更低。初步統計,招標的基本藥物比國家指導價平均降低52.8%,且中標價格明顯低于之前各地的中標價格。
以前的村衛生室可以通過藥品加成獲得收益。如今,藥品由全省統一招標采購、統一配送,實現了零差率銷售,村衛生室失去了賣高價藥的機會。發現以往靠賣藥掙錢的村醫,紛紛開始為村民建健康檔案,進行慢性病管理。政府根據村衛生室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質和量給予補貼。從村衛生室這個“神經末梢”,我們可以窺見安徽“基層醫療綜合改革”所帶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