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國產器械小范圍使用的背后
加入時間:2011-10-27 11:07:04 當前新聞點擊率:4466
廣東作為發展迅速的經濟大省,如何降低工傷、交通傷造成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值得高度關注。已成立10余年的廣東省創傷救治中心目前已覆蓋全省11個地級市共40多個單位,其中大多數是基層醫療機構。
86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醫科大學教授鐘世鎮10年來帶領團隊穿梭于東莞、江門、惠州等基層醫院,不僅推廣創傷救治技術,也鼓勵基層根據一線臨床需要制造創傷救治醫療器械。
然而因審批程序嚴格,這些國產醫療設備很難獲得準入批文,走向市場。醫院如今使用的醫療器械,絕大多數仍是進口的,價格約為國產的4倍。
10年服務數十基層醫療機構
大概10年前,廣東工傷、交通傷人群發生率非常高,科技廳有很多科研基金投入到建設平臺、技術上,收效卻不大。在此背景下,廣東省創傷救治中心成立,用先進技術為一線醫療機構創傷救治提供服務。
此后10年,隨著在全省“走動”,惠州、東莞、汕頭、江門等城市的基層醫療機構以及廣州的一些三甲大醫院陸續參與到創傷救治中心。迄今,已有11個地級市共40多個單位參與其中。
中心涵蓋了省科技廳的醫用生物力學重點實驗室和組織構建與檢測重點實驗室等機構,可為一線臨床專科提供堅實的技術平臺。“每個地方有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優勢,我們會提出專業建議,引導他們發揮特長。”
不僅如此依托中心已有好幾個單位申請到省里面的科研經費并發表論文,不久前,一筆60萬元經費順利落入中心一些單位的“口袋”,用于研究創傷救治器材。
國產醫療器械只能小范圍使用
40多家基層創傷救治平臺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有的還根據臨床一線情況制造醫療器械,比如康復器材。“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可以說如今九成手術器械都是進口的,這樣太虧了。我們將醫學理論轉化為經濟效益,應用生物力學知識和扎實的理論基礎弄出了自主知識產權的醫療器械,但有關部門的審批太過嚴苛了,不給批號。我們的器械可能在精度上不如進口器械,但價格是進口器械的1/4。”
最典型的案例來自從化的廣東省工傷治療中心。“他們原來用于工傷康復的器材多為進口,一套下來40多萬元,經中心提供的醫學理論支持,和專題立項攻關后,他們成功制造了自己的產品,價格10萬元左右就行了,而且效果并不比國外差,可就是拿不到生產批號,結果只能小范圍使用。類似情況也在其他基層醫院存在。”
有的老百姓對國產醫療器械的效果感到擔心。要檢驗這些器材是否好用,已有成熟技術,“我們有測試儀,通過指標分析可判定新器材相對于原來的型號是否有進步,對患者是否有效果。”要有一個更合理的審批程序,讓老百姓早日用上物美價廉的國產醫療器械。
本文由普朗醫療酶標儀生產廠家網編發表!轉載時請保留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