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丙肝患者上升為180人,可能為醫療器械消毒不過關造成
加入時間:2011-12-01 08:44:10 當前新聞點擊率:5558
普朗醫療器械公司12月1日訊---,安徽、河南兩省發生丙肝感染疫情,河南永城市一村衛生室被指一針多用致疫情傳播。11月29日,衛生部已派專家抵達兩省調查及處理疫情。 昨日,安徽省衛生廳發消息稱,截至29日12時,渦陽縣經過血球儀等檢測初篩丙肝病毒抗體陽性者已升至76人,有8人在渦陽縣醫院治療,無臨床癥狀,無重癥病例。 截至目前,發生在河南安徽的丙肝疫情中,被檢出感染者已升至180人。 感染者多為10歲以下兒童 安徽渦陽縣衛生局負責人稱,自11月中旬開始,先后1000多人前往縣醫院檢測丙肝。此次丙肝疫情中,多數被檢丙肝病例呈陽性者為10歲以下兒童。據多名感染者的家屬稱,他們的孩子均曾前往永城市沈樓村衛生室就醫,診療病狀大多為腹瀉、感冒等。 多名家屬稱,他們曾親眼見到衛生室負責人吳文義診療時,對多名患兒使用同一根注射器具。安徽省衛生系統受訪時曾稱,初步判斷為醫生的不安全注射導致患者交叉感染。 “神醫”有資質? 29日,衛生部派出專家組趕到疫情發生地,對該事件進行調查。昨日上午,專家組前往河南永城市馬橋鎮沈樓村衛生室,對診所進行檢查,并對群眾反映不規范注射的當事人吳文義進行了詢問,還調查了醫療器械、診療方式及進藥渠道。 衛生部專家組未就相關問題發表回應。 此前,永城市衛生局副局長左玉安受訪時稱,吳文義并無行醫資格證,屬非法行醫。 昨日,河南省衛生廳一負責人接受采訪時稱,永城衛生局局長曾明確對他說,吳文義“肯定有”行醫資格證,診療室也經正規審批設立。目前沒有明確證據證明疫情與吳文義有關,調查仍在進行。 探訪 診所“亂貌”換新顏 參與調查的渦陽縣衛生局一負責人稱,診所新掛上診療規章,并新刷了墻 吳文義的沈樓村衛生室,在村子的東段,這座淺黃色的兩層建筑,共有約20個房間,這在村衛生室中算得上大規模。 村民們聚集在村中泥濘的馬路上,圍觀吳文義一家這場突來的災禍。對比現在的停診待查,人們依舊記得幾天前就醫者還擠滿了院子、排隊待診的情景。 新掛上墻的規章 昨日上午10點左右,用作診療的整個一層空無一人,幾名身穿棉服的中年男女手把著二樓欄桿有一搭沒一搭地看著門口。 診療室內墻潔白如新,門口懸掛著永城市衛生局核發的馬橋鎮沈樓村衛生室牌子。 吳文義對前來的衛生部專家介紹,診室兩側分別為配藥室和藥庫。配藥室的桌子上擺放著少量的醫療器械。一個紫外線消毒棒擺在屋角,但未見接電的插孔。 一名曾去該診所看病的渦陽村民說,這種擺設和她帶孩子看病時的情景截然不同,以前“亂得很”。 渦陽縣衛生局一負責人稱,這個房子幾天前剛粉刷了墻皮,擺設也發生了變化,包括屋子內外的規章、宣傳牌都是新掛上去的。 工作人員全是吳家親戚 按照多名自稱就醫者的說法,診所的法人代表雖是吳文義的兒子吳少華,但吳少華并不在診所接診??床〉尼t生只有吳文義一人,工作人員還有吳的兒媳、孫子、孫媳、外甥。兒媳主要負責扎針。 一名被查出丙肝陽性的男子說,他曾見到打針的塑料管成了黃色,“一個接一個,顧不上換針”。除此他還看到衛生室的醫生給別人抽血化驗時,取血的針也沒有換過。 渦陽縣衛生局的人說,村衛生室不允許開設驗血項目的。 渦陽縣一女性村民曾帶4歲的兒子去往吳文義的診所治療。她在配藥室看見吳家的人,從空的輸液瓶子上,拔下輸液器,隨后就插到另一個滿著的輸液瓶上。她曾問吳文義為什么不用新的,對方并不應答。 對話 吳文義:“搬家時行醫執照弄丟了” 新京報:永城市衛生局領導在報道里說,你沒有行醫執照,是非法行醫? 吳文義:怎么可能,有(行醫執照),搬家的時候弄丟了。 新京報:幾個在你的診所里給孩子就醫的村民說,診所里經常把一次性的針頭用在很多人的身上,是這個原因導致了他們交叉感染? 吳文義:從來沒有,這里都是一人一個針管。一個針管才值幾分錢。他們當時為什么不說。渦陽縣的人說我有問題,他們那里經常有走街串巷的人,治病時在人手上割一個口子,取一點脂肪,哪一個容易感染。他們來看病時,都是在別的地方(診所、醫院)看不好才來這里的,誰知道在哪里感染的。 新京報:你是怎么知道有人感染丙肝這個事的? 吳文義:是有親戚朋友在網上看到報道才知道的,沒人跟我說。 新京報:很多村民說你有治療的秘方,自己配藥搗成粉末。 吳文義:沒有秘方,都是正規藥。 調查 赤腳醫生數十年變成“神醫” 吳文義早年赴衛校進修學習后開辦診所,善治小兒腹瀉、感冒,當地人稱方圓幾十里的人都來此看病 赤腳醫生行醫40年 從醫40余年的吳文義,在他62歲時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 吳文義是土生土長的苗淺村人。1500多人的沈樓村中,自然村“苗淺村”就有400余人,吳姓在村里算不上大姓。 1968年,在生產隊時,吳文義被村里選中,前往鄉里的衛校進修。 同村村民楊清海記得,當時的授課老師是鄉里最著名的兩名醫生。一年后,吳文義進入馬橋鎮衛生院學習,之后回家,在村東北角的幾間房子里做赤腳醫生。 楊清海說,吳文義剛當醫生時,吳的父親就訓導他,不論是晚上幾點,只要有人看病,就必須認真對待。 最近10年變“神醫” 1999年,吳文義的診所搬進了現在的樓房。 苗淺村村民記得,也是在搬進新址后,吳文義和他的診所“火了”,每天來此看病的人排起長隊,百余患者并不新鮮。看病的價錢從三五元漲到七八元,后來是一二十元。昨日,吳文義稱,每天前來就診的不過二三十人。 無論是在安徽渦陽,還是在河南永城,吳文義被很多人奉為“神醫”。一針靜脈推射,加上幾包包在草紙里的藥末,就能治愈病癥,尤善治療小兒腹瀉、感冒。 關于用藥的問題,很多人傳聞,吳連配藥時都要緊閉房門,禁止任何人進入。 “我們村90%以上的孩子都在那看過病”。在渦陽縣最早發現疫情的老天村,一名村民這樣描述。 多名渦陽、永城的村民稱,方圓幾十里的人都有來此看病的經歷。連百里之外淮北市的人都來吳文義的診所里,經常聚集百余人求醫,有時需要排隊一上午才能看上病。 河南省衛生廳一負責人稱,該診所原本登記法人代表即是吳文義,近期才變更為他的兒子吳少華。 附近衛生室少人就醫 “神醫”的名聲引來附近村民。相比之下,附近村的診所顯得冷清。 洪莊村離沈樓村僅2公里,該村的衛生室,很少有人去就醫。 這家診所的負責人說,村里人都趕著去沈樓村求醫,他的坐診盈利寥寥無幾。無奈之下,他已將診療重心調整為賣藥。 受影響的不僅是這家村衛生室,渦陽縣丹城鎮衛生院兒科也大受神醫的影響。該醫院負責兒科的主任相華稱,十年前的數字是每天二三十個病人。近幾年來,衛生院每天收治的腹瀉、感冒等患兒不過兩三個。如果不是新農村合作醫療,這個數字可能更小。 病患多是留守兒童 渦陽縣衛生局副局長李健分析,人們之所以到吳文義的診所就醫,一個原因是吳文義的名氣。在很多村民看來,治療效果“好得很”。 同時,在這些前往就診的兒童中,相當一部分是留守兒童。在爺爺奶奶照看時,孩子出現了病癥。孩子哭鬧不止,這使得認知水平相對較低的老人,只想著趕緊治好孩子的病,去哪里不重要。 文章來源--血球儀生產廠家普朗醫療器械公司網編發表,轉載時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