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癲癇發病新機制成功被發現-普朗醫療
加入時間:2011-12-15 16:37:12 當前新聞點擊率:5003
普朗醫療資訊--癲癇病俗稱“羊角風”、“羊癇風”。關于其成因,醫學界公認是由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造成的。到底是什么導致神經元的放電“剎不住車”?浙江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曉明課題組的一項研究為此提供了新的回答。相關論文于12月12日在線發表于國際著名期刊《自然—神經科學》上。 癲癇病是人群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全世界大約有1%的人口患有癲癇,中國約有一千萬患者。目前,經現有的抗癲癇藥物治療,仍有大約30%的患者不能康復。對于藥物不能控制的癲癇患者,目前多采取手術治療,但適合手術的患者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因此,尋找新的安全有效的抗癲癇藥物成為生物醫學研究的重要目標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Neuregulin1/ErbB4是精神分裂癥的易感基因。李曉明課題組在研究這對基因的過程中,發現它們對抑制性神經元興奮性有調節作用。 “這個發現讓我們很興奮。”李曉明介紹說,大腦皮層神經元主要由興奮性神經元和抑制性神經元組成,就像“油門”和“剎車”,雙方在正常情況下保持平衡狀態。如果“剎車”功能受損,大腦內興奮性和抑制性神經環路就會失去平衡,引起大腦異常放電,導致癲癇發生。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抑制性神經元上的ErbB4受體可以影響神經元的活性。神經調節素Neuregulin1通過結合ErbB4受體,增加“剎車”的活性。“如果ErbB4受體異常,很可能會導致‘剎車’失靈。”李曉明說。 論文第一作者、課題組成員之一李可心博士介紹說,該研究不但在基因敲除小鼠實驗上進行了驗證,還由本論文的共同作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張建明和朱君明在癲癇患者的組織標本中得到了驗證。 “Neuregulin1和它的受體ErbB4可能是癲癇的易感基因。這不僅為探索癲癇抑制藥物的新型有效分子‘靶標’提供了研究方向,還為治療以神經元興奮性改變為基礎的腦疾病的新藥篩選提供了研究基礎。”李曉明告訴《科學時報》。 文章來源--血細胞分析儀廠家!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