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血細胞分析儀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
加入時間:2011-12-21 14:22:14 當前新聞點擊率:4524
目前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在國內外醫院都是進行血常規檢查的必備儀器,它不但減輕了工作人員勞動強度,提高了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還提供了更多的相關實驗指標,對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起了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醫療器械公司研發的廣泛普及,同時也為使用者提出幾點值得思考的問題。 1.買儀器還是買檢測系統 1.1 檢測系統 按照過去的老觀念,添置設備就是買儀器,貨比三家按性價比來選購儀器。但是傳統的與當今理念顯然存在差距, 隨著對檢驗管理的完善,政府對檢驗科開展的每個檢驗項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衛生部關于印發《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的通知 (衛醫發〔2006〕73號)[1](下面簡稱《管理辦法》)指出:“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應當保證檢測系統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什么叫檢測系統?《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3版[2] 明確指出:完成一個檢驗項目的檢測所涉的儀器、試劑、校準品、質控品、消耗品、操作程序、維護保養程序等的組合,稱為檢測系統, 若是人工操作,還必須包括操作人員。 1.2買檢測系統重要性 檢測系統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精密度、準確性和溯源性,但是如果每一個臨床實驗室對每一檢驗項目都做檢測系統的評價是無法完 成的,因此,國外廠商除了提供儀器以外,還將提供配套試劑、配套校準品,也規定了操作程序,形成了可靠的有溯源性的檢測系統。上 個世紀九十年代美國FDA、歐盟有關部門己經明確規定,在申報產品許可證時,不再是一臺儀器的認可,而是要整個檢測系統的申報與認可[3] [4] [5] [6] 。用戶按規定的檢測系統(即封閉系統)去檢測病人標本,質量是有保證的。現在我國有關部門也十分重視,有一定規模的國產血細胞分 析儀廠家除了提供儀器以外,還可提供配套試劑、配套校準品和質控品,以及相應的檢測系統評價報告,包括結果的溯源性。長期實踐證 明,只有形成固定的組合的檢測系統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選擇單一的血細胞分析儀或是具有溯源性評價的檢測系統,既 是傳統與當今理念的區別,筆者認為選擇后者才能保證檢測質量,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2. 操作人員的正規培訓 2.1血細胞分析儀正規培訓工作的范圍 儀器要靠人去操作,而操作人員的水平將決定這個檢測系統是否能夠獲得正確的結果,所以正規的培訓十分重要。目前的狀況是:購買儀 器后工程師很快來安裝了,一般都不做校準,也沒有寫詳細的安裝報告,僅僅教會操作人員簡單操作,能打出來報告就算數,最快的只有 半天,顯然這樣的培訓是不能達到要求的。由于操作人員沒有受過正規培訓,往往是只會操作不會校準,日常保養儀器得不到保證,一般 只在儀器出現故障時才找廠商工程師,這樣狀況是難以保證日常檢測質量的,所以正規培訓是當務之急。筆者認為正規的培訓應該有規范 化的培訓教材,正規培養過的老師授課和帶教,應該講授儀器原理、出廠性能指標、操作、校準、質量控制、結果分析、儀器維護和評價 等,并作好崗前培訓記錄。經過考試合格發給上崗證。 2.2 培訓工作誰來做 為提高相關人員技術水平,堅持合格人員上崗, 操作人員必須經過正規的崗前培訓,這樣的培訓工作到底應該由誰來做?由于使用單位面廣,血細胞分析儀生產廠家多,各廠儀器型號不 同,原理也不一定相同,筆者認為目前比較現實的辦法是:由生產廠商完成,要把操作人員必正規的崗前培訓,成為廠商銷售后技術服務 任務之一。通過培訓的上崗人員應該掌握定期校準、分析質控結果、解釋報告、日常保養、小故障排除和書寫儀器使用過程中的一切記錄 ,這也是符合《管理辦法》所要求的質量保證和減少儀器故障的必要措施。通過對客戶的正規培訓后,返修率必將會明顯降低,這也是供 方與用戶的雙贏。除此之外,參照衛生部衛計發[1996]第216號《關于加強大型醫用設備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為規范對操作人員培訓和管理,建議中華醫學會繼續教育部將有計劃地實施一些對檢驗科常用儀器的統一培訓與考試。 3. 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后的復檢 3.1 復檢標準制定 對自動血細胞計數和白細胞分類計數的復檢,國際血液學專家組推薦了41條自動CBC和DC的復檢標準[7],近來,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全國血液學復檢專家小組也對血細胞自動計數復檢標準做釋義[8]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自動血細胞計數和白細胞分類計數的復檢規則的制定,對我國各級臨床臨床實驗室的臨床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非常必要,并對適合我國的復檢標準的制定做了具體的部署。長期的臨床實踐證明:血細胞分析儀的結果僅僅是過篩而己,在目前我國還 沒有具體的復檢標準的情況下,一定要求每個臨床實驗室根據儀器類型、型號不同以及工作人員知識水平不同,擬定出符合實際的復檢標 準。有的單位比較重視,己經落實到崗位,列入操作手冊(SOP ,又稱作業指導書)中,嚴格執行。除了鏡下復檢外,復檢必然包括一些手工方法的驗證。復檢工作既是向患者負責,也減少了差錯,保 證了檢測數據的準確性。但據我們所知仍有不少單位沒有執行,強調工作繁忙無暇顧及,這主要還是思想認識問題,《管理辦法》第五條 提出了臨床實驗室要按照“安全、準確、有效、經濟、便民和保護患者隱私的七項原則辦事”,這既是行業準則,也應該是檢驗工作者的 行為準則。用準則來衡量我們的工作,一個合格的檢驗工作者應該用心做好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后的復檢工作 3.2加強檢驗工作人員顯微鏡下訓練 這些年隨著血細胞分析儀的普及,盲目依賴儀器的思想日益嚴重,大大削弱了顯微鏡下訓練,以至體液中的紅、白細胞也辨認不清;瘧原 蟲漏檢時有發生,報告中見不到紅、白細胞形態學的描述,連中性粒細胞毒性病變也從報告單中絕跡。近年來,隨著血液分析儀的普及, 忽視了對血常規檢查的形態學檢查,以至漏檢、漏診、誤診的現象屢有發生 [9] ,顯微鏡下檢查,仍是一種基本形態學檢查方法,在一些疾病診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血細胞的形態檢查是血常規的主要內容,也 是檢驗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功,再次呼吁血液和體液檢驗工作者應該通過常年累積,不斷加強顯微鏡下的工夫的培訓,全面準確的為 臨床提供實驗數據。 4. 合理使用三分群、五分類儀器 無可非議五分類的血細胞儀從技術上又上了一個更高的平臺,特別是血小板計數更加可靠,五分類比三分群又增加一些新的參數,五分類 必將取代三分群的儀器,這是必然趨勢。但是目前市面上也出現一些假的五分類儀器,應提高警惕。 選擇什么樣的儀器應結合臨床科室的設置要求,儀器的價格和是病人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綜合考慮。 我們反對的是因為經濟效益為目的盲目跟風?,F在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還比較多,我們辦事要多考慮患者的利益和經濟能力,一些地區經 濟不發達,群眾承受能力有限,為此,我們希望大家用換位思想,假如我是個病人我能承受得起嗎? 目前不論是三分群還是五分類,其白血球分類結果均為“初篩”,而五分類血球計數儀的價格及消耗試劑的成本也較三分群血球計數儀高出許多,因此,如果我把三分群的血細胞分析儀校準好、管理好、認真操作、做好復檢,在一些中小醫院也是可以獲得臨床、患者滿意的結果。 4. 加強與臨床溝通與科研力度 4.1 提高檢驗報告的應用價值 盡管近二十年來國內醫院己添置數萬臺血細胞分析儀,現在提供參數至少10余項,有的多達40 余項,這些參數到底給臨床診治帶來多少實用價值?不少臨床大夫只看紅、白細胞、血小板計數和血紅蛋白量,其它參數價值并不了解也 不應用,這是最大的浪費。為此,加強檢驗科與臨床科室學術交流,不定期地為臨床科室的醫生和護士舉辦專題講座,幫助醫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識,提高檢驗報告的應用價值,使實驗數據能夠充分地真正用于臨床的診治工作中。 4.2 檢驗人員的學習與科研 檢驗醫學的發展要求檢驗人員不但會操作各種儀器獲得數據,而且還要懂得一些臨床知識,熟悉各項測定結果的臨床意義,達到與臨床交 流目的。 為此,檢驗人員必需加強經常性學習,擴大知識面,如:首先要搞弄懂血細胞分析儀每一個參數的臨床意義,各參數間的關系,最好還應 掌握自己在實踐中的實例和統計結果,這樣交流才更具有說服力。另外,中國地域大民族多,各地根據自己地區實際情況,創造條件,調 查制定適合本地區血細胞分析參數的參考區間;現在新參數不斷出現,有些尚待進一步論證,或者擴大使用范圍等,這些都是很好的科研 科題。再次說明常規不是沒有科研,而是自己沒有認真思考。通過科研設計、仔細調查、認真記錄、數據處理、分析總結,不單提高自己 專業水平,而且成果還可用于臨床,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再次提出了血細胞分析儀使用中應該值得注意的問題,使臨床應用最多的血細胞分析(CBC,即血常規)的每一個數據都成為有價值的檢驗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