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輻射將增加胃腸、癌癥等一系列疾病的發生
加入時間:2011-11-07 11:27:24 當前新聞點擊率:4183
簡介 南相馬市是日本福島縣濱通地區北部的一個城市,位于距福島第一核電站半徑30公里以內范圍的警戒圈內,福島核泄漏事故發生后,日本政府宣布當地災民在一年之內享有免費胃腸機等多種醫療器械檢查身體的福利,以監控核輻射對當地民眾胃腸的危害。日本日前公布了福島縣南相馬市1532名嬰幼兒的尿檢結果,約7%的嬰幼兒尿樣中檢測出了放射性銫,其中單個尿樣的最高濃度達到每升187貝克勒爾。日本政府今年9月30日決定解除福島核電站半徑20至30公里圈內“緊急疏散準備區”,然而,核輻射陰霾在日本卻遠未煙消云散,反倒接連爆出兒童遭核輻射污染事件。 7%嬰幼兒檢出放射性銫 據日本媒體報道,福島核事故重災區南相馬市政府與一家醫療咨詢公司合作,在今年9月至10月對該市7歲以下的全部嬰幼兒(約3700名)進行了尿檢,以評估當地嬰幼兒受輻射情況。在日前公布的約40%的檢測結果顯示,共有104名兒童的尿樣中檢測出了放射性銫,約占匯總結果的7%,這些兒童將進行進一步的胃腸機檢測,觀察其胃腸功能健康狀況。 針對這104名嬰幼兒被檢測出的放射性銫濃度,研究人員推算了體內放射性銫在70年內的累積輻射量。其中,有93人的尿中每升放射性銫為20至30貝克勒爾,70年的累積輻射量為0.054至0.058毫希沃特;而該指標最高達每升187貝克勒爾的孩子,其70年內累積輻射量為0.37毫希沃特。 雖然嬰幼兒體內被檢測出放射性銫再度引起日本民眾的強烈關注,但日本內閣府此前表示,人一生的體內放射物輻射累積達到100毫希沃特以上,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參與此次檢查的研究員坪倉正治也表示,如果今后被檢測樣本的銫濃度不斷降低,就沒有太大問題,但他也敦促當地政府有必要對此進行密切跟蹤調查,以監控放射性銫的污染區域及污染程度。 放射性碘積聚或增加患癌風險 盡管距離今年“3·11”大地震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泄漏事故已超過200天,今年9月30日,日本政府已宣布決定解除福島核電站半徑20至30公里圈內“緊急疏散準備區”,但核輻射陰霾在日本卻遠未煙消云散。 據日本共同社10月4日報道,日本切爾諾貝利基金會和信州大學研究人員今年8月在長野縣對從福島縣疏散的130名兒童進行身體檢查,發現10人甲狀腺異常。這些兒童的年齡從一個月至16歲不等。 一位參與此項檢查任務的研究人員介紹說,在這10名兒童中,有3人來自疏散區,1人家住核電站周邊20公里至30公里范圍內,其他6人則住在距離核電站稍遠的地區。 今年3月,日本東北部大地震致使福島第一核電站輻射泄漏,政府劃定核電站周邊20公里區域內的南相馬市、田村市、廣野町、楢葉町和川內村5個區域為緊急疏散準備區,疏散大量居民。切爾諾貝利基金會會長實鐮田說:“現階段,我們不能認定這些孩子生病,但這需要長期觀察。 ”有醫學研究表明,核輻射可能引發甲狀腺異常,而一些嬰兒和兒童甲狀腺內放射性碘積聚,很可能大大增加今后患癌風險。 擔憂 或加劇日本少子化 少子化現象: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漸減少的現象。 接連爆出兒童遭核輻射引發身體異變的消息,立即引發對于核事故對當地人尤其是兒童健康的長期影響的擔憂,而這對于少子化現象逐年嚴重的日本來說更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已有地方災后自助組織要求日本政府重視和解決核輻射對兒童的健康情況產生的影響這一急迫的問題。 在福島核危機爆發之后,日本官方便在福島核電站附近檢測到了放射性元素碘-131和銫-137,其中,碘-131會損傷人們的甲狀腺,而銫-137則會損傷人們的造血系統。在同樣的核輻射劑量下,胎兒和兒童受到的影響遠遠大于成人胎兒受影響最嚴重,兒童次之。此外,由于體內的細胞分裂更加頻繁,兒童受到核輻射損傷的可能性也遠遠大于成人。 據醫學人士表示,如果生活在福島周邊地區的嬰兒及兒童持續遭受核輻射,那么,他們的外周血細胞就會下降,進而會發生感染、貧血和出血等癥狀,同時人體的免疫機能也會降低,容易疲勞。此外,通過胃腸機的檢查發現,這些嬰幼兒的胃腸道也會受到放射線的影響,進而發生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性功能障礙、不孕不育等。 文章來源--普朗醫療網編發表,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yingfu.cc)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