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細胞分析儀研究血液和血液成分細菌污染的原因
加入時間:2011-12-19 10:53:00 當前新聞點擊率:4758
血液和血液成分細菌污染的原因 專家通過血液分析儀研究指出造成血液污染的是普通細菌。污染源包括獻血者、針穿刺處的皮膚、四周環境、空氣、儀器、人群以及采血過程。專家指出在人的表皮上有兩類細菌菌落。一類為短暫的菌落,即細菌污染表皮是短時間的,這些細菌不能固定在表皮繁殖。另一類為可殘留的細菌菌落,它可以牢固地寄生在細胞上或細胞間、細胞碎片和皮膚脂質之中,在那里繁殖。肘窩部位的菌落主要含有革蘭氏陽性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菌屬。個別人身上可能有棒狀桿菌和一些革蘭氏陰性細菌。P.charache強調微生物在血液中生長和繁殖的關鍵因素包括接種的數量、貯存的條件(主要指溫度)和特殊生物的品種和株別。例如肺炎鏈球菌需要一定的接種量,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少于10個時,在適宜的環境下也能生存并繁殖。 通過血液細胞分析儀研究,對臨床反應來說微生物的數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葡萄球菌在輸血時達到10CFU時,受血者可以耐受,并能被患者清除。耶爾森小腸結腸炎桿菌在4℃時經過10~20d后便可迅速生長,即使細菌本身失去致病力,但是釋放的內毒素,使患者受害。 關于獻血者菌血癥是血液污染的原因有不同看法。Benson認為近期有皮膚破損穿刺史的獻血者可能存有無癥狀的菌血癥。專家等認為獻血者患了胃腸和呼吸道感染,即使其血液培養陰性,也應當進一步收集數據,確定細菌的來源。 由血液分析儀研究發現血液的細菌污染率高于臨床患者的菌血癥,其中原因是采血后的血中白細胞在短時間內仍有吞噬作用。專家報告22℃16h后在全血中接種的表皮葡萄球菌和埃舍利希大腸桿菌數目減少,但金黃色葡萄球菌除外。專家報告,血液在22℃保存,延長至24h,細菌生長情況與8h時相同。 文章來源--普朗醫療器械公司網編發表,轉載請注明出處。 |